ID: 22816363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7859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答案,练习题,东汉的兴衰,13课,单元
  • cover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的是( ) A.刘邦 B.王莽 C.刘秀 D.孙权 2.公元25年,( )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王莽 3.成语“乱七八糟”源自“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事件分别发生在( ) A.西周和西晋 B.西汉和东汉 C.西周和东汉 D.西汉和西晋 4.“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予后人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汲取。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5.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几位统治者,正确的是( ) ①汉文帝 ②汉武帝 ③汉高祖 ④光武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6.小历同学的历史学习卡片上有“公元25年、刘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学习的内容是( ) A.盘庚迁殷 B.刘邦建汉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B.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C.东汉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 D.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8.《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一族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汉和帝在宦官的帮助下铲除窦氏,然而宦官又开始把持朝政。这反映出东汉后期(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图为历慎思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图③反映的史实( ) A.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爆发 B.导致西晋从此衰落 C.沉重打击了西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D.动摇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0.如下图邮票中的图案是于四川省成都市北杨子山二号墓出土的一块东汉画像砖。画像描绘了一座四周有围墙的方形宅院,还有一座高于其他建筑的“望楼”,专家推测应该是起瞭望和防卫的作用。该画像砖真实地描绘了东汉富贵人家的生活场景,也折射出东汉( )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B.地方豪强把持了朝政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赋税沉重激发了民愤 11.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国家人口1000多万,到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国家人口超过2100万。这一变化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王莽改制 D.八王之乱 12.下图所示物件可折射出东汉时期 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 B.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 C.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 D.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 二、材料题 13.帝业初兴·盛世巩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是秦而不是别国统一中国?……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 建武六年,光武帝刘秀下令精兵简政,“于是并省(裁并)四百馀(余)县”;后又“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裁撤官吏达数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