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6559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抽测试卷

日期:2025-09-21 科目:社会思品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8921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抽测,期末,法治,社会,学期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抽测试卷 1.(2025七上·宁海期末)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2025七上·宁海期末)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所谓“二重证据法”就是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互证,以解决古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下列研究属于运用“二重证据法”的是(  ) A.利用DNA技术研究人类起源 B.利用良渚遗址玉钱石铍推断出现了阶级分化 C.结合汉墓出土素纱单衣和《汉书》等史料推断西汉纺织技术高超 D.结合《齐民要术》、《晋书》、《北齐书》等研究两晋南北朝历史 3.(2025七上·宁海期末)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描述,而历史评价则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态度与价值的主观评判。以此推断,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B.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C.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D.汉景帝派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4.(2025七上·宁海期末)《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 B.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C.大禹治水患开凿的河渠 D.秦国在泾河修建的郑国渠 5.(2025七上·宁海期末)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 A.提倡勤俭治国 B.实行休养生息 C.重视思想控制 D.推行重农抑商 6.(2025七上·宁海期末)下列关于道教和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 ②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③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 ④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5七上·宁海期末)“封侯”是古代统治者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手段之一,其封号多与功绩有关,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封霍去病为“冠军候”,表彰的功绩是(  ) A.凿空西域 B.平定祸乱 C.北击匈奴 D.经略西南 8.(2025七上·宁海期末)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犬戎攻陷镐京 B.北方民族内迁 C.丝绸之路开通 D.江南地区开发 9.(2025七上·宁海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时,曾到医圣祠了解中医药发展情况,并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医圣祠是为了纪念(  ) A.扁鹊 B.华佗 C.郦道元 D.张仲景 10.(2025七上·宁海期末)下列关于战役与影响的搭配,错误的是(  ) 序号 战役 影响 A 长平之战 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B 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 赤壁之战 为三围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 淝水之战 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A.A B.B C.C D.D 11.(2025七上·宁海期末)秦的兴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根据材料,回问题。 (1)【秦之崛起】 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2)【秦之统一】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3)【秦之统治】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中图1、图2,写出秦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4)【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