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6804

(新教材)7.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日期:2025-04-2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8次 大小:727660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教材,教材,7.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9.2《法律保障生活》(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占道摆摊、乱扔垃圾等现象,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近来,不少地方推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的柔性执法模式,对于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若当事人主动整改、积极参加公益志愿活动,就能减轻或免于处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法律权威因柔性执法而减弱 ②法律的作用仅靠强制力实现 ③法律也指引、教育人向善 ④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明确行为底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张某因借助网络实施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这表明法律( ) A.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B.只规范违法犯罪人员的行为 C.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D.制裁违法犯罪 3.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这一规定表明法律( ) ①规范成员行为,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②保护公共利益,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制裁违法犯罪,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 ④促进社会发展,是评判行为的唯一准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我国,行人违反交通法规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罚款。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②不闯红灯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③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④罚款可以杜绝闯红灯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交通信号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整座城市的交通将陷入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法律的约束,人可能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这说明( ) A.法律依靠人们自觉遵守 B.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C.法律体系的完善永无止境 D.法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6.《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等,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指导。这表明( ) A.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B.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C.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D.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7.一男子醉酒后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房屋废墟视频,并在视频中称“某地发生了9.8级大地震,房屋都倒塌了”等虚假言论。截至被查获时,该视频浏览量达2.3万,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该男子已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该案例警示我们( ) ①在网络生活中,公民无言论自由 ②法律设置个人权利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③违法行使权利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④法律在社会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刑责年龄降低至12岁,严惩性侵猥亵未成年人,冒名顶替入刑等。这表明( )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我国法律体系已非常健全和完善 ③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④我国法律只对部分公民有约束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年央视“3 15”晚会曝光了个别企业用劣质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随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涉事企业进行了查封和处罚。这表明( ) ①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只能靠法律来调整 ②我国法律的作用是保护所有人的权益 ③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法律为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提供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表现为( ) A.法律通过设定个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