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题 辛亥革命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从本课的内容编排上来讲,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部分构成,初中历史教材中对相关基本史实已有大致介绍,因此高中历史教材主要立足于对这些事件的分析与解读。 学习者分析 经过初中学习,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定程度了解,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以及历史思维方法的水平等方面有一定欠缺,或者说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因此高中的教学,一方面可简化一些学生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着重围绕对辛亥革命的全面解读和涵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素养上多多渗透。 学习目标确定 运用时空定位和史料分析,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 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引用,使学生能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研究历史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唯物史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发展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种种努力的视角阐述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帝制的终结、建立民国的艰辛,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从中渗透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重要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 学习评价设计 根据学习目标预习卡了解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完成全部讨论任务展示时,声音洪亮, 能清楚地表达本组的观点。检测题全部完成,并全部都对。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1 出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出示课标,解读课标 出示:辛亥革命概念 学生活动1 问题:辛亥革命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重大意义? 倾听、思考 问题:什么是辛亥革命? 狭义辛亥革命与广义辛亥革命 从现实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明确授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界定概念环节二:新授教师活动2 情境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的开展 (阅读《纲要》上,第108页) 情境设问: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了解“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以新政内容为例,梳理其与辛亥革命爆发的联系。 (2)辛亥革命的条件准备 (阅读《纲要》上,第108—109页)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情境设问: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辩证评价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理论。 通过教材内容和拓展材料,概括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突出贡献。通过秋瑾从容就义、林觉民《与妻书》等事迹,感悟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学生活动2 思考点:费正清认为“清末新政中力量壮大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新军到最后都成了王朝的叛军,反而推动了革命的发展。结合材料二、三,查收相关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完成学案内容,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着重: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有何关系? 完成表格学案 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内容地位范畴民族民权民生 依据材料和学思之窗,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及局限。 通过几则材料的设置,一方面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存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