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17130

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七课 舞蹈 金孔雀轻轻跳 教案(表格式)+音视频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7次 大小:18201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学,格式,教案,轻轻,孔雀,舞蹈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舞蹈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浓郁云南傣族风格的儿歌,旋律优美舒缓,采用 e 宫五声调式,以 do、mi、sol 为主干音,句首多为三度、五度跳进音程,每乐句以二分音符结束,营造出柔美恬静的音乐氛围。歌词描绘了金孔雀轻盈舞动、傣家竹楼彩虹环绕的画面,融入傣族 “小卜少”“小卜冒” 等民族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歌曲适合低年级学生通过演唱、舞蹈等形式感受傣族音乐文化,教材中搭配的舞蹈动作提示,为学生提供了肢体表达的路径,助力学生在唱游中体验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之美。 二、学情分析 要通过多元感官体验维持学习热情。在前期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简单的节奏练习和歌表演活动,具备初步的音乐感知和肢体协调能力,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较浅,需借助直观的情境、道具和互动游戏,帮助其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孔雀舞的动作韵律。此外,学生在音准把控和长音时值的演唱上可能存在困难,需通过反复聆听和针对性指导逐步提升。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金孔雀轻轻跳》,感受傣族音乐柔美、抒情的风格,体会五声调式旋律的独特韵味,能辨别歌曲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节奏差异,感知音乐营造的孔雀舞动情境。 观察孔雀视频和傣族舞蹈图片,感知孔雀 “展翅”“开屏” 等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对应关系,提升对音乐与视觉形象关联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 能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金孔雀轻轻跳》,做到节奏稳定、音准准确,尤其注意二分音符的时值保持和句尾的抒情处理。 模仿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如 “孔雀手型”“碎步”“甩头”),并能与歌曲旋律配合,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动作自然协调,体现孔雀的轻盈与柔美。 创意实践 结合对孔雀形态的观察,小组合作创编 1-2 个新的舞蹈动作,如 “啄食”“饮水” 等,并融入歌表演中,展现对音乐的个性化理解。 尝试用拍手、拍腿等声势动作或碰铃、沙锤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探索不同节奏型与音乐的适配度,增强音乐表现的创造力。 文化理解 了解傣族 “小卜少”“小卜冒” 的称呼含义及孔雀在傣族文化中的吉祥象征意义,知道傣族分布于云南地区,初步感受傣族服饰、竹楼等民族文化元素。 通过参与傣族舞蹈表演和情境体验,萌发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体会音乐与民族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二分音符的节奏和五声调式的音准。 2.学会傣族舞蹈基本动作(孔雀手型、碎步),并能与歌曲配合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1.演唱时保持声音的连贯与抒情性,避免节奏拖沓或抢拍。 2.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配合,尤其是 “碎步” 移动时身体的平衡控制。 五、教学资源 1.音频视频资源:《金孔雀轻轻跳》歌曲音频、孔雀开屏视频、傣族舞蹈教学片段、傣族竹楼及服饰图片。 2.道具乐器:傣族筒裙、头饰(可自制)、象脚鼓模型(或用鼓槌、纸盒代替)、碰铃、沙锤等打击乐器。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用于播放音视频和展示图片。 4.板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孔雀贴纸、节奏型卡片。 六、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 “走进傣族村寨” 的情境,利用视频、服饰、道具等营造沉浸式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引导学生模仿,规范演唱姿势和舞蹈手型。 3.游戏互动法:设计 “孔雀开屏”“找朋友” 等音乐游戏,帮助学生在互动中熟悉旋律、练习节奏和合作表演。 4.多元感知法:结合视觉(图片、视频)、听觉(歌曲、乐器声)、动觉(舞蹈、声势)等多感官体验,强化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