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81777

2017届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人民版 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件(47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9396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7届,中国,PPT,47张,课件,潮流
  • cover
课件47张PPT。2011~2015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备考建议第39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纲要求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提示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知识点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1)林则徐:组织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思考应用』《海国图志》在清政府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在日本却成为畅销书,人们竞相阅读,有的地方还把它当作教科书,以至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境遇,你意识到什么问题?提示: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知识点二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 (一)维新变法———维新派 1.主要主张(1)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 (2)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3)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2.代表人物(1)康有为 ①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②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③策划新政,期望以西方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梁启超 ①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②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3)谭嗣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主张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历史评价(1)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2)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3)启蒙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腐朽文化。(二)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 1.民主共和方案初步实现(1)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3)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1)中心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 (3)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三)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 ①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2)兴起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③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2.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开始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