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爱 说 1.掌握莲花特点与托物言志手法 学生将深入理解莲花的自然属性及其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掌握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通过莲花所传达的内在心态和情感。(重点) 2.感受并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 学生将通过文本学习,感受作者所展现的高尚道德情操,进而培养和提升个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难点) 教 学 目 标 周敦颐 (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被誉为理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故乡在道州营道,世人尊称其为“濂溪先生”。周敦颐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理学发展,被学术界公认为理学的始祖。 春风送暖,花开争艳。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省植物园将举行一场独特的花卉评选,旨在挑选出最具象征意义的花卉。每种花卉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与故事,而在这场评选中,莲花凭借其高洁的品格和精神,将成为焦点。 今天,我们就将以莲花为主角,跟随周敦颐的《爱莲说》,一起探索这朵“君子之花”所代表的高洁与品德,让我们走进莲花的世界,感受它的精神力量。 任务一君子之文 通知一经发布,引发了强烈反响,牡丹、芍药等花得到了诸多推荐。周敦颐携《爱莲说》前往选拔现场为莲花助力。 刚穿越至现代的周敦颐,与选拔赛评委交流存在困难。 请你帮助他将《爱莲说》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旨在阐述道理或直接说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借人、借事、借物的方式来表达观点。《爱莲说》便是通过对莲花的喜爱,来探讨莲花的独特品质与精神象征。” 例如: 《马说》 《师说》《捕蛇者说》 知识链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 者 甚 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这里指花 非常,很 值得喜爱 (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仅仅,只 从 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 长出 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沾染(污秽) 用清水洗,这里指洗涤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美丽而不端庄 (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通:贯通,通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译文: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说,这里指,认为 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 (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众:多。 少 听说 译文: 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人有几个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陶后鲜有闻。 古义:少;今义:新鲜。 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 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