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一: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摘选自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数的6%,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 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分布交错杂居的现实 各民族长期以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国情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提出: 2.含义: 3.地位: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施,但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4.法律依据: ①1949年,《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共同纲领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宪法第一章 第三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第四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第十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5.实施: ①自治机关: ②开始建立: ③实施现状: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自治区 建立时间 首府 简称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 呼和浩特 内蒙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 乌鲁木齐 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 南宁 桂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 银川 宁 西藏自治区 1965年 拉萨 藏 二战结束前夕,苏联以蒙古独立为条件换取出兵中国东北。1946年,民国政府被迫承认蒙古独立。同一时期,中共考虑内蒙古地处华北、东北解放区后方,解决内蒙问题关乎解放区稳定,于是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为后来的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实践范例。 全国民族分布图 除省级行政区划的自治区,县市级行政区划的自治县(旗)以外,在各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乡,可以按照规定申请设立民族乡。全国共计有956个民族乡,比如江苏高邮菱塘回族乡、安徽合肥回族满族乡,福建霞浦水门畲族乡等等。 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分布(找出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