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und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学习目标 01 02 03 结合资料分析,理解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举例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组成及特点。(综合思维) 结合案例,归纳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人地协调观)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basi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自然条件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包括 探究问题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有哪些共同的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农耕条件优越 中低纬度大河中下游平原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气候温暖湿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探究活动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论1: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 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区域发展 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也好 探究活动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探究问题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孟加拉国和日本这种发展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材料三:日本地处西北太平洋,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之一。 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人口增长过快 产业结构单一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 孟加拉国 自然条件较差 区域发展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 交通便利 对外开放程度好 教育水平高等 日本 探究活动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论2: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非唯一条件 孟加拉国 vs 日本 孟加拉国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差异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活动一: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教材19-20页都江堰水利工程,阅读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3: (1)试分析都江堰建设之前,成都平原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探究活动二:人类应如何利用自然条件? 成都市区域图 成都平原 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成都平原地处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的特殊位置,洪水泛滥时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导致洪水淹没成都平原; 旱灾时,岷江水量骤减,又因江东地势较高,河流无法流入。 都江堰水利工程 材料四:教材19-20页都江堰水利工程,阅读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3: (2)分析都江堰工程的“深淘滩”“低作堰”为什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作用?这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原则是什么? 探究活动二:人类应如何利用自然条件? 成都市区域图 成都平原 “深淘滩”: 按一定深度清理内江河道的泥沙,需要挖到指定的深度,从而控制内外江水量比例,保证内江水量的稳定,以此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 “低作堰”:当流入内江的水量较大时,低作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以及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从而起到排沙和泄洪的作用。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材料四:教材19-20页都江堰水利工程,阅读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3: (3)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 探究活动二:人类应如何利用自然条件? 成都市区域图 成都平原 ①该工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 ②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岷江水可以自流入成都平原; ③防洪抗旱,减少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 ④为成都平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 ⑤几乎不存在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