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烃 第二节 烯烃 炔烃 第2课时 炔烃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时 放出大量的热,氧炔 焰的温度可达3000℃ 以上。因此。常用它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1.认识炔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通过乙炔的学习,掌握炔烃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通过实验设计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 1.认识炔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差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能够从结构和官能团的角度分析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3.能根据已知气体制备原理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并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炔的主要化学性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炔烃 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三键,链状炔烃只含有一个碳碳三键时, 其通式一般表示为CnH2n-2。 乙炔 乙炔(俗称电石气)是最简单的炔烃 一、乙炔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2H2 . . . . . . H : C C : H CH≡CH 或 HC≡CH C C H H 1.乙炔的分子结构 σ键 π键 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均采取 杂化,C原子和H原子之间均以 相连接,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以三键(1个____键 和2个 键)相连接。乙炔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位于_____,相邻两个键之间的夹角约为 。 sp σ σ键 π 180° 结构特点 同一直线 【几点强调】 “乙炔型”分子共线、共面问题 类型 结构式 结构特点 共线、共面情况 乙炔型 直线形结构 4个原子位于同一个直线 规律:有机物分子结构中每出现1个碳碳三键,则整个分子中至少有4个原子共线(共线必共面) 分析丙炔(CH3C≡CH)原子共面情况 情况分析 ①H、②C、③C和④C四个原子一定共直线(共面)。根据三角形规则(③C,④C,⑤H构成三角形),⑤H也可能在这个平面上即:丙炔分子最多5个原子共平面,至少有4个原子共平面 ① ② ③ ④ ⑤ 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②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③6个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④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即时巩固】 颜色:无色 溶解性:微溶于水 密度:均小于水 熔沸点: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n的增加而升高;同碳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状态:一般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在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变为液态,再到固态 炔烃物理性质的递变与烷烃、烯烃的相似 2.乙炔的物理性质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备及化学性质 1、乙炔的实验室制备 (1)试剂: 和水。 (2)反应原理: 。 (3)收集方法: 法 排水 电石(CaC2) CaC2+2H2O → CH≡CH↑ + Ca(OH)2 我国古时曾有“器中放石几块,滴水则产气,点之则燃”的记载 饱和氯化钠溶液 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为了减小其反应速率 ②用分液漏斗控制水流速率,让食盐水逐滴慢慢滴入。 ④因电石中含有P、S等元素,与水反应会生成PH3、H2S等杂质会干扰乙炔的性质检验,常用CuSO4将其除去。 ③电石与水剧烈反应会产生大量泡沫,易堵塞管口,应在导气管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①电石与水反应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实验装置】 固体 +液体 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将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电石的烧瓶中 将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 将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 点燃纯净的乙炔 反应剧烈,放热,有气体产生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产生明亮的火焰,有黑烟 思考: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 (1)碳化钙吸水性强,与水蒸气也能剧烈反应,因此不能随开随 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