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1183

第1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42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陈爱华 一.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在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主要围绕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揭示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辛亥革命的过程,展现革命曲折历程以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局限性和教训。 二.学情分析 与辛亥革命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为高一学生从更深层面取理解辛亥革命历史影响奠定了基础。高中教材中又新增加了清末新政、保路运动等内容,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等重要概念,知晓武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范围及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 通过史料分析,认识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四.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辛亥革命的历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材料 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 武昌起义浮雕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历史,进入主题环节二:课堂活动教师活动1 材料2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引导归纳:材料中提到“历史进程”与“社会条件”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1 结合材料和教材,从革命的酝酿和准备过程认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辛亥革命爆发所具备的社会条件。活动意图:通过史料,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和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活动失败背景下,体会变法和革命来之不易。教师活动2 材料3 《民报》节选,关于三民主义的论述 适时点拨学生梳理与分析,并做归纳 学生活动2 根据材料3,结合教材,梳理三民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意义和消极影响。 活动意图:通过研读教材及解读史料,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体现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教师活动3 播放《武昌起义》视频; 列时间轴,列出辛亥革命重要的时间节点; 材料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学生活动3 对时间轴信息进行补充,梳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过程 根据材料3,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思想和原则活动意图:通过时空定位,使学生整体把握辛亥革命相关史实,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重要意义,体现时空史观和历史解释。教师活动4 材料4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节选 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学生活动4 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认识其功绩与局限; 探究讨论:辛亥革命最终成功还是失败了?活动意图:通过解读史料和讨论,辩证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体现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课堂小结:利用希沃白板,由学生梳理整合本节课知识点,形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辛 亥 革 命 作业:在网络上搜集习近平总书记《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讲话》;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完成本课巩固练习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利用希沃剪辑师的录屏和剪辑功能处理了相关视频资源;在希沃白板5的课件中使用了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与改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