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3882

备战2025年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日期:2025-04-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03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备战,2025年,语文,小升,专项,特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5年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诗词曲鉴赏 古诗鉴赏。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简要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十五夜①望月 唐 王建 中庭②地白③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②中庭:庭院中。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乙】天竺寺①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②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③。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注释】①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②桂子:特指桂花。③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3.《十五夜望月》中的“ ”一句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念之情,《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的“ ”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桂花掉落场景 4.下列关于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读着这两首七言绝句,我们仿佛看见了古人过中秋佳节的画面。 B.《十五夜望月》应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落谁家”可以看出作者表达情思之委婉。 C.“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拾起殿前的桂花,其颜色洁白、新鲜,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 D.《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中秋月夜图;《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5.两首诗都描写了我们熟知的“中秋 、 ”的民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我们从【甲】诗中似乎看到了一幅 的图画,而【乙】诗却让我们觉得诗人的心情是 的。 诗歌鉴赏。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说一说诗歌前两句描写的场景。 7.诗歌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悲壮的语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古诗鉴赏。 渡汉江〔注〕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8.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9.按常理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古诗文阅读。 【甲】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0.【甲】诗中“等闲”的意思是 ;【甲】诗中的“在人间”与【乙】诗中的“ ”一词意思相近。 11.【甲】【乙】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甲】诗借“ ”表明志向,即使“ ”,也立志要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 12.对两首诗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千锤万凿”的“千”与“万”都是虚词,形容很多。 B.【乙】诗中的“洗砚池”,引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C.【甲】诗描述了石灰历经磨炼,却保持自身的廉洁清白;【乙】诗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 D.【甲】诗中“若等闲、浑不怕”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态度;【乙】诗中“淡墨痕”写出了梅花花色淡雅,花香扑鼻的特点。 古诗鉴赏。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3.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B.诗歌通过“飞”和“斜”,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 C.诗歌的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D.“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示老百姓们已经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