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24449
统编版2024-2025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161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统编
,
2024-2025年
,
六年级
,
下册
,
语文
,
期末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阅读 钻木取火 有燧(suì)明国,不识①四时昼夜②。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③。后世圣人,目④此树表,有鸟若鸮⑤,以口啄树,粲然⑥火出。圣人感⑦焉⑧,因⑨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不识:不知道。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万顷:盘根错节,占地面积有一万顷。④目:亲眼看到。⑤鸮(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⑥粲(càn)然:鲜亮发光的样子。⑦感:感悟。⑧焉:此。⑨因:于是。 1.用“﹏﹏﹏”画出“圣人感焉”中的“焉”指代的内容。 2.结合注释,写一写画“———的句子的意思。 3.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体现出他的什么精神品质( )(多选) ①善于观察 ②勤劳能干 ③勇于尝试 ④坚持不懈 4.你还知道哪些伟大发明或发现是从偶然的发现中得到的?请写出一个事例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③。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④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潸然:流泪的样子。③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告诉了他。④异:对……感到诧异。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③不闻人从日边来 ④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6.请用“/”为【乙】文画线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标画2处) 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7.下列对【甲】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在表达自己意见时往往以谦辞开头,而文章第二、三段中均直说“我以”,毫不客气,体现了两小儿的自信满满。 B.“孰为汝多知乎”运用反问,表达出两小儿对孔子的嘲讽,体现出孩子的天真、率直,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礼制的缺乏。 C.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先给出观点,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理结合自然现象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D.本文两小儿的话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很好地突出了“辩斗”的特点。 8.【甲】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① ;【乙】文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②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③ 。 阅读 钻木取火 有燧(suì)明国,不识①四时昼夜②。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③。后世圣人,目④此树表,有鸟若鸮⑤,以口啄树,粲然⑥火出。圣人感⑦焉⑧,因⑨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不识:不知道。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万顷:盘根错节,占地面积有一万顷。④目:亲眼看到。⑤鸮(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⑥粲(càn)然:鲜亮发光的样子。⑦感:感悟。⑧焉:此。⑨因:于是。 9.用“﹏﹏﹏”画出“圣人感焉”中的“焉”指代的内容。 10.结合注释,写一写画“———的句子的意思。 11.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体现出他的什么精神品质( )(多选) A.善于观察 B.勤劳能干 C.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期中能力提升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04-25)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卷(有答案)(2025-04-25)
湖北省黄石市白马山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调研试卷(无答案)(2025-04-25)
期中能力提升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04-25)
期中能力提升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2025-04-2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