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知识点清单(带思维导图)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法律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作用: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 (1)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3、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1)辉煌的历史———中华法系①含义: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②意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曲折的历程———近代中国移植西方法治模式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 些仁人志土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法的产生、本质及其决定因素 (1)产生: 法律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 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发展规律: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法的历史分类、特征及其职能 (1)分类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2)特征: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职能:①法的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②法的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4)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①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突破提升:比较法的两个职能 职能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 区别 含义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表现 ①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②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④维护经济基础 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②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社会文化。④规范某些技术指标 联系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 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法治建设的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有法可依:五个方面都有法可依;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