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设计者 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教学。本课教学力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度感知历史,大胆表达观点,提升历史思维,培养爱国情怀,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选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课。 本节内容上承《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建立后,实行专制统治,一方面军阀混战,另一方面对工农红军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全力反“围剿”。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新教材将抗日战争分为《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胜利》两课时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本课共分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侵华的暴行”,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侵华暴行,以及中国人民自发局部抗日到全面抗战开始的过程。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过程进行过较为全面的学习,如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的侵华事实、南京大屠杀的简单经过等,具备了一些基本认识,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内容选择和素养培养方面,要考虑高中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联系与区别,重在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大局意识,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各种努力;通过日军暴行揭示日本侵华的性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对课本的理解、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1、了解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抗战的重要史实或概念,了解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脉络,形成时空观念。 2、学会从“抗战背景”的相关历史图片、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分析抗战必须民族团结一心的原因以及走向团结抗战的基本过程。 3、理性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4、从日本侵华暴行的史实中认识日本发动的战争的侵略本质,牢记历史,不忘国难;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合作,是获得十四年伟大抗战胜利的最强大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依靠力量。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日本的侵华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参照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设计如下: 水平1:能够地图掌握局部抗战中的日本侵华史和中国军民的抗战史知识;能够通过地图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中国的野心以及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水平2:能够在特殊的时空定位下,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能够利用拓展材料指出抗日战争的民族性。 水平3:通过地图进一步感受日军侵华的罪行,理智地正视历史、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水平4:能够综合本课的所学知识对改革形成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独立形成个人观点。 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会场;右图是1931年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如何开展抗争?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局部抗战 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