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6681

第五单元 课外同主题类文阅读理解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1263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五,2024--2025,四年级,统编,语文,小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课外同主题类文阅读理解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日出 ①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上还镶着几颗稀落的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只听见远处传来几声鸡鸣。 一会儿,东方出现了一丝白色,慢慢地扩展开来,泛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渐渐光亮起来,远山、树影、村舍依稀可见。霎时,白色变成微红,深红,天际就像铺上了一层红色的锦缎,似乎在向人们宣告:太阳就要出来了。 ②蓦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 一弯,半圆,最后终于露出了整个笑脸。此刻,霞光万道,将 半个天空都染得通红;广阔的大地也涂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泛着耀眼的红 光,在晨风中不停地摆动,宛如孔雀开屏时的绚烂。出林的鸟儿欢叫着,披着一身红霞,在天空中展翅翱翔。寂静的村舍也醒来了,人们开始晨炊。红光、村舍、袅袅炊烟,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图画。 ③太阳离开了地平线,红彤彤的,仿佛一盏光彩夺目的玛瑙盘,缓缓地向上移动着,移动 着;万里长空,红光弥漫,尽染无余;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儿,好似身着红装的少女在那儿起舞哩! ④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出乎意料;突然。( ) (2)一切声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静。( ) 2.短文按 顺序,记录了 的全过程。 3.日出时先是东方的天空泛起一片 ,接着变成 ,然后霞光万道,半个天空都染得 ,最后万里长空 。 4.日出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花山记 胡竹峰 ①到达花山时,已过黄昏。虫声像潮水,星火繁茂,灯光倒显得暗淡了,朦胧中只觉得那山清秀平缓,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 ②石路自脚下蜿蜒向上,遁迹树林。入眼皆绿,青冈栎、橡树、榉树、三角械、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青苔的绿。入了绿野婆娑之地,人也是青翠的,满眼青翠,满耳青翠,满鼻青翠,满心青翠。 ③花山的水干净。远看是一道晃动着的清亮的白光,走近才知道是澄澈的一泓山泉。掬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湿润的舒爽。 ④花山长满了树,纤细瘦长,树龄多不长,枝叶鲜亮,姿态温柔,让山体多了舒缓。更奇的是或仄或卧或立的老树,像隐逸的僧人。 ⑤不独树多,石头也多。苏州产美石,太湖石皱、漏、瘦、透之美迷倒众生。花山的石头却厚朴,满山散落的石头,颜色苍茫古旧,不像太湖石以白娱人。一些石头上凿有字,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写着“隔凡”“吞石”“坠宿”“渴龟”“花山鸟道”“凌风栈”…… ⑥天下处处有河有山,此处山以花为名,这是山的幸事。一时倒羡慕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 ⑦花山,在苏州城西。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5.本文按照 的游览顺序介绍了花山之景。 A.地点变化、视角转移 B.时间变化 C.景色变化 6.请根据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所闻,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到达花山(动人的声音、清新的气味)→ ( )→深入幽静山中( ) →窗外(雨雾、绿山) 7.第②自然段画“———句子从视觉、和角度,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表现了作者 之情。 8.文章③④⑤三个自然段介绍了花山上各种景物及特点,请你根据内容,将下列图表补充完整。 9.你从这篇游记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出两点来。 海上日落 李运鼎 ①夏天果然黑得很晚,登上游轮已经八点多了,太阳仍挂在西天迟迟不肯落下。这时的阳光虽然没有淡去的意思,却非常柔和。 ②此时的峡湾如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石岸和森林,木屋和航标,明暗对比下光感强烈。就在人们欣赏峡湾景色的时候,天光不知何时染上了一层酡色【注】,太阳被几缕云霞掩了半边,若隐若现,散发出一圈圈的光晕,直到与远处的蓝天晕化在一起,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