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26954

9.2《项脊轩志》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0581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项脊轩志,课件,4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成语:衣锦还乡 请猜:一位明代作家 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 1.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 品读亲情,学习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技巧。 3. 学习作者从日常琐碎事件中选取典型细节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技巧。(难点) 4. 学习目标 作 者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八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一、知人论世 作 者 一、知人论世 “唐宋派”散文 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成 就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 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作品简介 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二、写作背景 三、解题 归有光把自己的书斋取名“项脊轩”有什么含义? ①言其窄小 如颈脊之间,故名。 ②追念祖先 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③以此自勉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自号项脊生,立下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文体,用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记”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志”则大多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 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 xuān lù qì yuán dài cuàn yù b guī fēi gū hé hù jiōng y u sh n y n háo wù páo qī xiào lài zǐ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文眼】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统帅全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一句话。它常常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结构上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五、整体感知 诸父异爨、老妪忆母、追忆大母、回忆亡妻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 五、整体感知 1.通读文本,概括内容。 间破屋: 种情感: 位亲人: 件琐事: 项脊轩(书斋) 一喜一悲 母亲、祖母、亡妻 一 两 三 四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