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启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现在,我们已经穿越到了古代,大家都化身成为了陋室景区的专业小导游。接下来,将由你们带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同参观刘禹锡的陋室,并为他们进行详细讲解。那么,在正式讲解之前,我们得先深入了解一下这座陋室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穿越陋室 唐顺宗时期,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新课导入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新课导入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因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诗文名篇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哲学著作《天论》三篇。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走进诗豪 《陋室铭》 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陋室”是指 ,“铭”是文体。题目简洁明了,点明了作者写作的 和文体。 简陋的屋子 对象 文体解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用于纪行或苦口警 诫劝勉,文辞精练,句式工整,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多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铭刻在 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文体解密 听音识文 听音识文,踏步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míng líng xīn qīng dīng jīng xíng tíng 押 ing 韵 骈文为主 句式整齐 节奏分明 音韵和谐 陋室雅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就 只是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简陋的屋舍 疏通文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