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习成果阶段展示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1.隋朝制定“输籍法”,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 通过全国性大规模地检括户口,检出大量的隐漏人口。隋朝这种举措( A.体现了赋役繁重统治严苛 B.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C.反映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D.表明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 2.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场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 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 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这份材料说明唐太宗() A.任用贤才,善于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完善科举制度 3.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有效杜绝了非正常渠道考入进士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完全否定官吏特权B.考试科目逐步细化C.选官标准以德为先D.选才注重公平公正 4.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其建筑布局被诗人描述为“百 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A.隋东都洛阳B.唐长安城C.北宋开封D.元大都 5.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 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朝政腐败B.藩镇割据局面形成C.社会矛盾尖锐D.“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 6.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 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段材料反映出()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五代十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C.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D.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的危害 7.右图为玄奘西行路线图,据图可知() 玄兴西行蹄设图] A.玄奘西行促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 B.玄奘有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C.玄奘完全按照丝绸之路路线行走 D.中国与天竺的交往从唐朝才开始 8.考古发现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棉”“番锦”通过丝绸 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完全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编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该诗人生活在唐朝( 七年级历史试题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习成果阶段展示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答 案 2025.4 一、选择题(50 分) 1-5.BBDBD 6-10.DBDBB 11-15.CCCDD 16-20.DDBBD 21-25.DABBD 二、材料题(50 分) 26.(1)①隋炀帝(1 分);②发展完善(有“发展”或“完善”即可)(1 分)。 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 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 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 员的主要制度。(2 分)(答出两点即可) (2)制度:三省六部制度(2 分);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利于加强巩固皇权(2 分)(任答一点即可) (3)重用人才;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推行政治改革。(一点 1 分,答 出两点即可 2 分) (4)“底线”:政权稳定和国家统一(2 分);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 分)(答 出“开明”即可) (5)评分标准:1.写出至少两则与主题相符的史事(2 分); 2.论述部分史事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2 分)。 参考示例: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繁荣。科举制打破世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