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二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热点解读】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概念,其历史根源可追溯至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关键转折点。从历史维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由重大科技创新引发的生产力质的飞跃,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整个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 中国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时期 发展模式 代表性成就 生产力特征 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0) 技术引进为主 家电制造、轻工业发展 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初步提升 世纪之交(2000-2020) 引进与创新并重 高铁、航天、5G技术 资本技术双密集,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 新发展阶段(2020-) 自主创新主导 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明显 世界历史上的科技革命与新质生产力演进 时期 代表性技术 生产力特征 社会影响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纺织机械 机械化生产、工厂制度确立 工业资产阶级崛起、城市化进程加速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内燃机、化学工业 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垄断组织形成 帝国主义阶段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 自动化生产、知识经济萌芽 经济全球化加速、冷战格局形成 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 产业边界模糊化、全球价值链重构 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对比 科技革命 主导产业变化 社会阶层演变 生活方式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纺织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兴起 工业资产阶级崛起、产业工人阶级形成 城市化加速、工作时间固定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发展 垄断资本家出现、白领阶层萌芽 电气化家庭生活、休闲时间增加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信息产业、服务业比重上升 知识工作者成为主体、中产阶级扩大 数字化生活、工作方式灵活化 大国兴衰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 国家 崛起时期 关键科技创新领域 衰落/挑战原因 英国 18-19世纪 蒸汽机、纺织机械、炼铁技术 固守传统产业,错过电气革命 美国 19-21世纪 电力、汽车、计算机、互联网 科技优势面临新兴国家挑战 德国 19-20世纪 化工、精密机械、汽车制造 战争破坏、创新体系断层 日本 20世纪 电子、汽车、机器人技术 创新活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中国 21世纪 高铁、5G、人工智能、航天 持续保持创新动力是关键 【热点练习】 1.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灿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标志性意义是( ) A.开启我国飞天之旅 B.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首次完成太空行走 D.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3.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对接我国空间站,标志着我国突破并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这可以说明我国( )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4.下表列举了中国近几年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对于中国来说,这些会议及主题最能说明( ) 会议 主题 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科学向新,共创未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 “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A.网络安全日益凸显 B.科技交流合作加强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科技成就硕果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