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五 中国的对外关系 【热点解读】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朝代/时期 表现 西汉 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再转运到欧洲地区 3.张骞通西域后,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 班超留守西域时,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唐朝 1.日本:遣唐使来华,吸取唐朝文化,促进大化改新,实现日本社会转型;鉴真东渡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2.新罗: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首位 3.天竺: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大唐西域记》 两宋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元朝 对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来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 1.郑和下西洋,远至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2.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清朝 1.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与沙俄进行雅克萨之战,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上贸易,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二、中国近代的屈辱外交 事件 表现 认识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屈辱被动的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避免再次出现外来侵略现象 3.我国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 第二次鸦片 战争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导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九国公约》,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现代的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表现: 20世纪50年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20世纪70年代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中美建交: 1.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建交:197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