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 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 【热点解读】 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包括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中华文明五大特性的核心内涵与主要表现 特性 核心内涵 主要表现 连续性 文明发展未曾中断,一脉相承 文字传承、思想延续、制度沿革 创新性 在继承中创新,与时俱进 技术革新、制度变革、思想演进 统一性 追求大一统,多元一体 疆域统一、文化认同、民族融合 包容性 兼收并蓄,和而不同 吸收外来文化、宗教多元并存 和平性 以和为贵,和谐共处 不搞殖民扩张、和平外交 中华文明五大特性在各历史时期的主要表现 历史时期 连续性表现 创新性表现 统一性表现 包容性表现 和平性表现 先秦时期 文字系统形成,思想体系奠基 诸子百家争鸣,制度初创 从部落联盟到早期国家 华夏与夷狄交融 "和而不同"思想形成 秦汉时期 书同文,思想统一 郡县制、察举制创立 建立大一统帝国 吸收西域文化 丝绸之路和平贸易 魏晋南北朝 文化传统延续 玄学兴起,佛教本土化 各政权追求正统 民族大融合 "和亲"政策实施 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成熟 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 长安成为国际都市 对外开放交流 宋元时期 理学发展 科技发明高峰 元朝实现大统一 伊斯兰文化传入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明清时期 传统文化集大成 经世致用思想 巩固多民族统一 中西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和平航行 【热点练习】 1.下图是2025年春晚标志,以甲骨文的“巳”字为创意设计元素,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形成了“乙”字和“巳”字,对应2025乙巳蛇年。这一创意源于甲骨文,主要由于甲骨文是( ) A.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完备的文字 B.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C.普遍雕刻在青铜和玉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夏朝祀与戎历史的依据 2.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见下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 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A.天人合一 B.崇德尚贤 C.以民为本 D.兼爱非攻 4.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反映出( ) A.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B.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D.老子与孔子的个人品质的完善 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A.开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B.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C.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 D.为秦统一中国提供理论支持 6.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汇集了古代的歌谣与诗篇,更是我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它”是( ) A.《史记》 B.《黄帝内经》 C.《诗经》 D.《九章算术》 7.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 A.尊崇儒术 B.致力于开疆拓土 C.依法治国 D.奉行“无为而治” 8.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