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五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海洋热浪猛增-2025届中考物理热点考点训练 热点材料 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海洋热浪猛增,如今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每年经历极端高温的天数是80年前的3倍以上。 海洋热浪是指海洋表面水温在一段时间内远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英国雷丁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研究了气候变暖及海洋热浪相关数据后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全球海面平均每年约有15天经历极端高温,如今这一数字已跃升至近50天;近一半的海洋热浪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所致,如果没有气候变暖,2000年至2020年间观测到的海洋热浪有47%根本不会发生。 研究还发现,全球气候变暖还导致海洋热浪的强度越来越大,其最大强度上升了约1摄氏度,一些地区的升幅甚至更高。 研究人员说,海洋热浪会破坏水下生态系统,长时间异常温暖的海水会杀死珊瑚,破坏海藻林并伤害海草床,这些都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海洋热浪将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更大压力。不断增加的海洋热浪还会导致大气不稳定,使一些地区出现更频繁、更强烈的热带风暴。 研究人员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海洋,需要采取紧急气候行动来保护海洋环境。 考查角度———相关知识点 物态变化 物质常见三种状态与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凝固时所具有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图像 液化和汽化 1.汽化和液化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为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沸腾,实例:洒水的地面变干、湿衣服变干、清晨雾的消失、游泳后上岸感觉冷。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为加压和降温,实例:露、雾的形成,各种“白气”,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流汗”,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时眼镜片变模糊。 2.蒸发和沸腾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 温度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不变 发生部分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及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种类不同,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吸热现象 蒸发时,从液体自身吸 热,导致未蒸发的部分温 度降低 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当环境温度等于或低于沸点时,液体就不能从外界吸热,就停止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3.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如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物体会“出汗”。 (2)压缩体积。如钢罐里的液化石油气。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吸热,由固体直接变为气态为升华,例如:樟脑球变小、白炽灯中的钨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凝华:物质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体为凝华,例如:霜、雾凇、玻璃上的冰花。 易错点分析 不能正确理解“白气”形成的原因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态物质,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考点练习 1.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一些海拔低的国家正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在冰川消融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2.全球气候变暖,危及北极熊生存,聪明的北极熊学会了智慧出行,一只北极熊在通过一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