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0949

第10课 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 教案【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日期:2025-04-26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440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相互,10课,了解,尊重,教案,人民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10课 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 教学设计 课题 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中华民族大家庭 年级 小学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正是这种不同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因此本单元来认识“面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我们如何相处”———第四单元:团结友爱共进步。本课主题为“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是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只有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安排了情景模拟、讨论交流、探究分享等环节,通过这些贴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活动和事例,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内化尊重,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交往;“实践园地”让学生去体验不同民族文化和习俗,“开放空间”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升认知和情感———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学习目标 1.树立青少年在与各民族交往中应有的认识和态度———各民族虽然风俗习惯有差异,但相处时要相互尊重、真诚沟通、增进理解,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2.通过故事、事例等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培养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3. 知道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相互了解是和睦相处、增进友谊的前提,相互尊重是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和友情的基础与条件。 重点 如何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难点 各民族相处时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交流(加深学生对尊重的理解、感悟和内化,引导对个人言行的细节关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近日,一段北京地铁5号线乘客频繁辱骂邻座乘客的视频引发热议, 一起观看视频。 地铁上农民工因穿着问题遭邻座男子辱骂,女乘客挺身而出,“你要是不愿跟他挨着,就别坐这儿了,我愿意跟他挨着”。目前辱骂他人的男子已被行拘。说说你观看视频后有什么感受以及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地铁是公共场合,应遵守规则,文明乘车,不应辱骂他人;邻座男子不应该因穿着瞧不起农民工,没有做到尊重他人;女乘客尊重他人)教师:讲文明、有礼貌,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 观看视频说一说 热点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悟出道理。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70“情景模拟”:在夏令营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友好相处 ”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 ……教师: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说说你的看法。讨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友好相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过渡:现在,越来越多的各族同胞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应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各族同胞虽然风俗习惯可能有差异,但相处时要相互尊重、真诚沟通、增进理解。一、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没有能逾越法律的特殊公民,也没有能逾越法律的特殊民族。观看视频:民族政策之民族篇(时间有限,可以只观看民族平等这一部分),了解民族平等的含义。民族平等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教师:总结起来就是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一律平等”的含义: 1、反对任何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2、既反对大民族主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