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1106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467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2025年七年级期中检测试题 历史 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美国作家迈克尔 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杨坚能够入选最重要的理由是( ) A. 完成国家统一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开通大运河 D. 完善科举制度 2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 A. 涿郡、江都 B. 洛阳、余杭 C. 洛阳、江都 D. 涿郡、余杭 3.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裴矩的转变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 A.虚心纳谏 B.任人唯亲 C.追求享乐 D.赋税沉重 4.贞观年间的某一治国措施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又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还提高了行政效能。该治国措施是( ) A.发展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C.实行募役法和农田水利法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图片展览。下列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 ) A.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 D.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7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隋朝 B.唐朝 C.商朝 D.西汉 8.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隋朝和元朝都结束大分裂,完成全国统一 B.与唐朝交流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0多个 C.宋朝时开始在海港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D.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9.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写《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作者“有弟皆分散”是因为( ) A.安史之乱 B.武周代唐 C.八王之乱 D.藩镇割据 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1.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如下材料:“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蒙古灭西夏与金”“忽必烈改制”“定都大都,灭亡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南宋与金对峙 B.蒙古族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C.经济重心南移 D.宋元思想文化的高度繁荣 12.“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13.《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 ,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 .加剧土地兼并 C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 .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