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高考二轮复习 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同步练习一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书籍文字中,诸多记载都能感受到化学学科的久远与魅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硝石“强烧之,紫青烟起”,说明可分解 B.“丹砂烧之成水银”,发生了置换反应 C.“慈石,色轻紫,可吸连针铁”,慈石的主要成分为 D.“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法”是指蒸馏 2.某同学在学习了与的反应后,欲类比探究与的反应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检验产物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操作Ⅰ: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未观察到细木条着火燃烧; 操作Ⅱ:将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使用固体和70%的溶液为宜 B.若没有装置B,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反应产生干扰实验 C.操作Ⅰ细木条未着火燃烧可能是由于a口处气体中存在较多的未反应完全的 D.操作Ⅱ产生沉淀无法确定C中固体产物中存在 3.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明矾溶液显酸性,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溶液显碱性,常做烘焙糕点的膨松剂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二氧化硅中存在光的全反射,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可作光导纤维 4.一种以低品位锰矿(含、及少量、、)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在该流程条件下,、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和5.0,、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7.2和8.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浸”过程中只体现了氧化性(不考虑的自身分解反应) B.“调pH”中物质A可以是MnO C.“沉锰”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D.在空气中加热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5.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铁氰化钾溶液,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B.U形管两侧均有气泡冒出,分别是Cl2和O2 C.a处红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b处出现蓝色,说明还原性:I﹣>Cl﹣ 6.部分含Na或Al或Fe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若a和b含同种金属元素,则a能与H2O反应生成c B.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 C.若f能溶于NaOH溶液,则f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d区 D.在含同种金属元素的d→g→f转化过程中,一定存在物质颜色的变化 7.利用脱除汽车尾气中和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中部分转化成。 A.该反应的催化剂为 B.大力推广该技术可减少酸雨的发生 C.当时,中 D.过程②中,每脱除转移电子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SO2是抗氧化剂,能防止葡萄酒中一些成分被氧化 C.在钢铁设备上安装镁合金或锌块,避免设备遭受腐蚀 D.含有Hg2+、Pb2+等离子的废液,应加水稀释后排放 9.如下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是一种可溶性碱 A.A B.B C.C D.D 10.工业上利用废镍催化剂(含65%NiO、15%、10%CaO、6%SiO2及4%MgO)制备电池级(要求杂质离子浓度)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常温下,,,,; ②滤液1中; ③滤液2中; ④滤液3中,反应分两个步骤:(快反应),(慢反应)。 A.酸浸时可以与硫酸反应形成胶体,加速固液分离 B.滤液1中需调节至,才能确保沉淀完全且不沉淀 C.滤液2中添加,当恰好沉淀完全时,未沉淀完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