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1614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素材)

日期:2025-05-0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0次 大小:1360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4、方法指导:在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形平摆的物体,并判断观察到物体的平面图,在哪一位置观察,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注意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一个物体。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1 、①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②当字母的数值确定时,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确定值。 ③只有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2 、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正方形周长=边长×4=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a×a=a 长方形周长=(长+宽)×2=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a×b=ab 3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 连减的性质:a-b-c=a-(b+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 、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乘法的估算方法:可以把每个因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将两个因数中的任意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估算出结果大约是多少。 5、 数量关系 ①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②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6、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乘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乘法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如:125×78×8=125×8×78 (3)乘法分配率:(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4)连除的性质:a÷b÷c=a÷(b×c)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认识★ 一 三角形 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面积计算公式 面积=底×高÷2 s=ah/2 2、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3、三角形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