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2021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1577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实践性强。主要通过实例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和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对地表形态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组织这些活动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方法。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辩证关系是学习本课要树立的一个思想。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微小影响,都会产生极大的反馈,因此要准准确认识地表形态。 第二课时学习了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了解了地表形态的五种表现形式。第三节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地形对聚落的影响。首先,“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通过“半坡村落”“丽江古城”的案例分析,得出地形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学习者分析 认知起点分析:通过本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关于地表形态的相关知识,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提供认知基础。学生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 思维能力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能够结合案例进行简单的分析,且具有更高水平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素材,但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需要巧妙运用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概括能力。 生活经验分析:学生对聚落有一定的生活感知,对地表形态、聚落形态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习环节设计案例分析,师生合作丰富教材内容和景观图,使案例易于理解,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感知基础。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给出多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实例,训练学生对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阅读、分析技能。 人地协调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建立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不同影响所造成的不同表现。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重点) 2.理解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难点) 学习条件支持 课前学习条件: (1)①研学结果展示 ②视频,图片等相关资料收集 (2)课上室内学习活动学习条件: ① 黑板、多媒体设备 :检测自学成果 ② 提供学生学习相关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环节 一: 导入内容1:导入 教师活动: 讲述金庸小说中“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从地理的角度看金庸的武侠世界,各大门派的分布有何特点?学生任务1: 利用导学案和研学成果,结合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完成自学任务。 学生活动: (1)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思考导致六大门派围攻失败的原因。(2)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环节 二:讲授内容2:概念引入 教师活动: (1)给出概念: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2)聚落的分类: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学生任务2:交流补充 学生学习活动: 了解聚落的概念 结合实例,了解聚落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了解自己生活的聚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