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2183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70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39591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7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他虽然箪瓢 屡空,环堵萧然, 却不为五斗米而 折腰,为世人称 道; 他种豆南 山之下,虽草 盛豆苗稀,却 依然自得,沉 醉于自己的桃 花源世界; 他虽然 仅有方宅十 余亩,草屋 八九间,却 依然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 汲于富贵 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 的诗人,又是理想主义者。 当现实的黑暗把 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 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 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 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 七嘴八舌 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柳先生传》 不为五斗米折腰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365-427), 晋宋时期文学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名潜,一名渊 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 “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 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 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5 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 作 者 简 介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 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 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前人很少 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 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现存文12篇,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在艺术上平淡、朴素, 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 《五柳 先生传》《桃花源记》 陶渊明 父亲陶逸曾任安城太守,去世很早。 外祖父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 (长史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相当于秘 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 至陶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落。 曾祖父为陶 侃 (kǎn), 东晋开国元勋,以军功官至大司 马 ,封长沙郡公。 郡守 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 时代不同,级别不同 武装部总司令 家世背景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 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 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29岁以前,居家读书 陶渊明的一生 陶渊明的一生 29岁至41岁:时官时隐 校长或教育部长 第一次:出为江州祭 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 国务院总理 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 【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 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 平定。 】 参谋军务 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 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 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 时官时隐,举棋不定。诗歌中也常表达壮志难舒的感慨。 后期(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 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 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 贫困,但他安贫乐道; 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 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O 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 陶渊明的一生 ●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 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 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 一类寄寓抱负, 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 后世称誉: “ 隐逸诗人之宗” “ 田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