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一 环境保护———中考生物学热点考点训练 命题角度 侧重结合国家政策、社会新闻,重点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常考情境 ①温室效应 ②酸雨 ③沙尘暴 ④水污染 ⑤土壤污染 ⑥重金属污染 ⑦雾霾等 解题技巧 第一步,读信息:通读题干,联系生物学原理,理解题干情境中的新知识;第二步,找规律:找到问题与所给信息间的联系,找出规律,并与所学知识联系;第三步,巧作答:迁移内化,根据相关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规范作答。 跟踪训练 1.近年来,垫江县新建和升级改造不同规模的公园、小游园、小绿地节点、口袋公园共计45个,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方便了居民的休闲活动。下列关于“口袋公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够降低周围空气湿度 B.有利于改善社区的空气质量 C.能够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D.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2.利用生物手段实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之一。下列选项均与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有关,其中与实现“碳中和”有关的一项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之源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大气圈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只取决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实现碳中和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4.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我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 ) A.大力植树造林 B.进行垃圾分类 C.倡导节约资源 D.将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5.“碳中和”简单地说就是提高“碳的吸收量”,降低“碳的排放量”,让碳的吸收量等于排放量。以下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燃烧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灯减碳 C.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6.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意味着可以抵消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D.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7.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CO2)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释放量等于CO2吸收量)。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生态系统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重要作用 B.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往复循环 C.增加绿化面积是增加CO2吸收量的有效措施 D.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所有生物释放的CO2量 8.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循环 B.海洋生态系统对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重要作用 C.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D.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所有生物释放的CO2量 9.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如图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①②③代表物质,则是二氧化碳 B.若③表示生理过程,则是呼吸作用 C.甲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D.只有丙、丁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请仔细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