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2638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405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乘法的初步认识,PPT,23张,课件,师大,1课时
  • cover
(课件网)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 一、教材分析 首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长”的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虽然单元主题为“周长”,但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内容,旨在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乘法概念,为后续学习图形周长计算中“边与数量关系”的探究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分物、排列等直观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数连加的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的意义,体会其简洁性,符合二年级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以“情境导入—操作探究—模型建构”为主线,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场景(如排队、摆小棒等),逐步渗透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符号化思维。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直观观察经验。但他们对抽象符号的理解尚处于萌芽阶段,容易混淆“几个几相加”与“几乘几”的表达方式。 2 1 3 此外,学生首次接触乘法符号“×”,可能因书写习惯或意义理解不深刻而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教学中需通过丰富的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活动,帮助学生在具象体验中完成数学模型的建构。 三、1 教学目标 01 02 通过观察情境图,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 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符号的简洁性。 三、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难点: 区分“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建立加法与乘法的关联。 四、教法与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法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法: 分析引导、 互动式教学法 启发 探究 结合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小圆片、乘法算式卡片。 学具:每生20根小棒、学习单(含情境图)。 五、教学过程 1 2 3 4 5 6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共植了多少棵树? 8 8 8 8 8+8+8+8 =32(棵) 该如何解决呢? 4 4 4 4 4 4 4 4 4+4+4+4+4+4+4+4 =32(棵) 你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4+4+4+4+4+4+4+4 =32(棵) 8+8+8+8 =32(棵) 都表示几个几相加。 4个8相加 8个4相加 4+4+4+4+4+4+4+4 =32(棵) 8+8+8+8 =32(棵) 4个8相加 8个4相加 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8×4=32(棵) ( )×( )=32(棵)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呢? 4 8 8×4=32 读作:8乘4等于32。 4×8=32 . . . 乘号 读作:4乘8等于32。 × × 你会读这两个算式吗? 9×3=27(扇) 3×9=27(扇) 9+9+9 =27(扇) 3+3+3+3+3+3+3+3+3 =27(扇) 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 你能尝试列出乘法算式吗? 你还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并解答?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7= × 5 7 5+5+5 = × 3 5 课堂练习 3个5相加 5 5 5 5个7相加 盘点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6页第2题(看图写乘法算式)、第3题(连线游戏)。 选做题:用乘法算式描述家中物品的排列(如书架每层的书本数)。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5+5+5+5=20 乘法:4×5=20 或 5×4=20 读作:4乘5等于20 意义:4个5相加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板书归纳,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数形结合,突出数学的特色,有利于把握重点,起到深化巩固的作用。 课后反思 本课以新课标“三会”为指引,注重: 生活化:从真实情境出发,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化:通过操作、讨论、对比,实现知识的内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