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2792

5.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22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特点,教学设计
  • cover
课题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课程必修2模块中“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主题下的内容,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抛体运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对该内容的解读:要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重点是学会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体会其中蕴含的化繁为简的物理思想。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从知识结构来看,平抛运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类曲线运动,但区别于对圆周运动的研究,平抛运动采用的是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巧妙地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直线运动,体现了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同时平抛运动模型也是以后解决机械能守恒问题和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中常用的物理模型。从教材设计思路来看,首先给出了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特征,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分别得出平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表达式,最后将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抛体运动中。是后续学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曲线运动的基础。 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知道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从能力层面上讲,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型建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仍需进一步的培养。从认知难度上讲,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熟练地将高度抽象的物理模型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要求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体验从实际情境出发建构物理模型的的过程;同时,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可以使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曲线运动,但却无法熟练掌握。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平抛运动模型建构的过程,发展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理解并运用平抛运动模型发现和解释生活中的平抛运动; 2.体验基于经验事实建构平抛运动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理方法分析曲线运动; 3.通过构建平抛运动模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面对问题时,能运用科学的方式收集证据,并作出合理解释,与他人进行交流; 4.培养处理问题时的证据意识,以及运用物理视角解决真实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建构平抛运动模型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问题,搭设概念进阶的台阶,引导学生讲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进行分析 教学辅助支持 双轨平抛运动仪、平抛运动实验仪、白纸、复写纸、传感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对应目标达成环节一 创设情境内容1.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抛体运动 (1)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抛体运动轨迹实拍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2)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抛体运动的概念,明确抛体运动的特征:以一定的初速度讲物体抛出,且物体仅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叫抛体运动 (3)指出按照初速度方向不同,可以将抛体运动分类。 活动1.观看图片,思考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抛体运动,体会从实际情境出发,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抛体运动轨迹,明确抛体运动分类,发展分析综合能力(达成目标1)环节二 建立模型内容2.建立平抛运动理想化模型 教师活动: (1)基于抛体运动的特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