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32988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4145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统编
,
答案
,
练习题
,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19课
,
单元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改革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2.“(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此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官制,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3.《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在中国成语大会上,某位选手抽到下图中的题目,请问图中的横线上应填写( ) 战役:_____ 成语: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4.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 5.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迁徙引起了其住所、饮食、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同 时,汉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文化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 ) A.统一国家建立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习俗消失 D.中外联系密切 6.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面食(烙饼、馅饼)传入到南方,南方的酿酒、豆制品制作、菜肴烹饪术传入北方。这主要说明的问题是( ) A.民族交融 B.国家统一 C.文学繁荣 D.社会稳定 7.《魏书》载:“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这一号令( ) A.引发了农民起义导致北魏灭亡 B.推动了北魏完成了全国统一 C.阻碍了中原社会发展 D.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8.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 A.汉文帝以德化民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光武帝释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汉语 9.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 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 10.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推动北魏改革的重要人物。他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措施。下列属于他采取的统治措施有( ) ①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②颁布“推恩令”③迁都洛阳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此举(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有利于北魏对北方统一 C.消除了民族隔阂 D.使北魏放弃了鲜卑语言 12.如图是北魏时期输入中国的中亚地区酒具,通体带有强烈的希腊化风格,《洛阳伽蓝记》记载“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洛阳)焉”。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鎏金镶嵌高足青铜杯 A.北魏农业技术的进步 B.北魏时期的中外交流 C.鲜卑族风俗习惯的改变 D.北魏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将首都由平城迁往洛阳。当北魏由北族征服王朝向中原正统王朝转型之时,平城就显得相当偏僻了。至于洛阳,作为汉晋故都,位于中原内地,号称“天下之中”,这里才是华夏正统的象征。在“王者居中”的传统观念下,唯有迁都洛阳,非汉民族建立的北魏才有资格与江南的汉族王朝争夺天下正统。 材料二 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开始了革除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近代列强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应试策略(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俄国问题与中俄关系(2025-04-25)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2025-04-2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