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3432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715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 cover
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是我国著名儿童诗作家张继楼的代表作。诗歌的原文共由“溪边”“江上”“林中”“街头”“花前”“树下”6首儿童诗组成的一组诗歌。本文节选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童年生活场景,以优美、童真的语言勾勒了一组童年生活的画面。它就像一组特写镜头,将一个个不经意的,藏在时光缝隙中的童年欢乐定格。 本组诗歌的魅力在于作家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了孩童的生活。诗歌以写意的手法描绘童年,文字间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形象,但一个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孩童的欢乐和无忧的生活。诗歌的表达手法与题目相得益彰,唯美的诗句画就了一幅幅童年生活主题的水墨画。张继楼的几部儿童诗集均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城市乡村中新一代儿童的实际生活的捕捉,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张继楼巧妙地将儿童与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意象结合,创造出儿童诗自然清新、童真自然的风格。《童年的水墨画》就是以三个儿童生活场景展现了孩子们的自由和童年的美好。 本课节选的三首诗均描绘的是孩子融入自然中的场景。似水墨画的白描手法展现着孩童的思维和奇妙的想象。诗中恰切地运用了“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小蘑菇”等意象来比喻,全诗没有出现具体完整的孩子形象,但好似摄影特写的表达方式将儿童生活和孩童心理彰显得恰到好处。 教材中的插图与文字表达的意境相得益彰,彩色的水墨画作为背景,映衬着优美的文字。使得读者能很快走进诗歌主题,在图、文的阅读中加之想象和生活联想,营造了读者儿童与诗中儿童对话的场域。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正确书写“爽”“拨”等生字。 思维能力: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审美创造:能通过阅读将文学作品中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生活建立关联,产生共鸣并增强对诗歌表达方式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 3.认识本课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拨”“爽”,指导“爽”的笔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读诗歌,说童年 1.交流课前思考题:最近的生活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生活瞬间是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话题的兴趣,铺垫课文阅读与实际生活认知的相同与不同。 提问:思考一下,大家谈到的童年瞬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你理想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3.自读课文,看看诗歌中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用一两个词概括。 预设:自由自在、亲近自然、快乐、痛快、无拘无束…… 【设置意图】在课前阅读和前测的基础上,从聊童年的话题入手,渐入课文学习,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材料衔接。 环节二:读课文,感受童年之乐 1.引导学生再整体看课文,发现与之前阅读的儿童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此使学生明确本课是一组小诗,由三首独立的诗歌组成,并不是有三小节的一首诗。这是和教材中以往儿童诗的区别。) 预设:发现每一节都有一个小标题;都在写童年生活,场景不同;从题目中看出是童年主题,但在诗句中并没有直接表达…… 2.说一说,通过阅读,在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童年生活。 预设:《溪边》中的孩子在钓鱼,在静静的溪边专注地垂钓。从“扑腾一声人影碎了”可看出孩子钓上了鱼,看到了收获和喜悦的童年生活; 《江上》写的是孩子们在江水里自在地游泳。从“一双双小手”“你拨我溅”看出是一群孩子。感受到自在、欢乐的童年生活; 《林中》表现了一群孩子在雨后到树林里嬉戏,或许是去采蘑菇的情景。看到了充满欢笑的童年生活。 【设置意图】引导在阅读中聚焦诗句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