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4904

第6课《老山界》课件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16850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课,老山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 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 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平均每 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共进行了600 余次战役战斗, 攻占700 多座县城,营以上干部牺牲430 余人,平 均年龄不到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 间共经过14 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24 条大河, 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 里。 宁 夏 缓 远 甘 肃 吴起 青 海 陇西 静宁 腊 子口 陕 西 巴 西。 松潘草地; 包座 毛儿盖 湖 北 四 川 泸定桥 大渡河; 娄山关 大遵义 金 沙江 贵阳 通道 云 昆明 潇水 赤水 扎西 吴江.千老山界 九峰山 广东 达维 夹金山 西 昌 会里 南 直 湘 水 瑞金 江 西 章 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七律 · 长征 毛泽东 “老山界” 学习目标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O 2.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 想感情。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O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陆定一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7年起他任共青团中央宣传 部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途 中他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79年 起,历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者介绍 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 党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 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 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 越老山界: 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 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 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背景链接 速读课文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并圈画出文中的重难点生字词,做好积累。 (注意:还要阅读课后思考探究部分,初步思考相关问题) 惊惶 ( huáng) 缴租 ( jiǎo ) 点缀 ( zhuì ) 呜咽 ( yè ) 澎湃 ( péng pài ) 酣然入梦 ( hān) 军阀 ( fá ) 蜷身 ( quán ) 搀扶 ( chān ) 咀嚼 ( jǔjué ) 骨碌 ( gū lu )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闲谈。 入 梦 :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杂 税 :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捉 摸 :不能够猜测、预料。 呜 咽 攀 谈 酣然 苛 捐 不 可 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么样 红军 翻越老山界 成功 归纳:红军成功翻越老山界 还记得概括故事梗概的答题技巧吗 自读课文,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速读检测 速读检测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叙述的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表示时 间、地 点的词,以及人物的活动,并结合作业本 P34, 绘制一幅红军的老山界行军路线图。 下午两点多 到达山顶 快到山顶 听到枪声 过雷公岩 半夜山腰露宿 黎明出 发 天黑到山脚 点火把爬山 线索:时间变换,地点转移 线索人物:我(做宣传工作、打前站) 行军路线 天色晚了 地势渐陡 转弯地方 与瑶民母女攀 谈 下午动身 沿山沟往上 宿营地 地点:山顶 时间:下午两点多 活动:休息下山 地点:上山路上 时间:黎明 活动:吃饭登山 地点:宿营地 活动: 一口气跑下山 地点:山沟 时间:下午 活动:上山,在 瑶民家里歇脚 地点:半山腰 时间:半夜里 活动:露宿冻醒 地点: 山脚 时间:天黑了 活动:努力登山 简易版路线 重点探究 用文中的话来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