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分类整合测试卷五 文学性文本阅读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钱塘湖①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②云脚③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④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睛,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①钱塘湖:杭州西湖。②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③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④没(mò):遮没,盖没。⑤足:满足。 1.甲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象,从诗中“ 、 、 、 、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乙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字写出梦境的一再出现。 3.用“ ”在甲诗中画出最能表达诗人对钱塘湖早春景色的热爱之情的诗句。 4.乙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 之情。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B.甲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乙诗中,“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D.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具体时段不同,甲诗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乙诗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图囵吞枣 客有曰:“梨益⑦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 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围图吞却一个枣也。”遂绝例。 【注释】①固(hú)图(lún):整个儿的。②益:对……有益。③呆:痴,傻。④狎(xiá):戏弄别人,开玩笑。 1.对牙齿有益,对脾有损伤的是 ;对脾有益,对牙齿有损伤的是 。2.“一呆弟子思久之”的意思是 ( ) A.一个年轻人呆呆地思考了很久。 B.一个傻傻的年轻人思考了很久。 C.一个傻傻的年轻人想吃枣子和梨。 3.用“ ”在文中画出弟子“圆囵吞枣”的原因。 4.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吃东西时一定要克制,什么东西都不能多吃。 B.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不加分析和思考就笼统地接受。 C.事物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对牛弹号 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出泉水消消,能听出大海的怒涛,也能听出秋虫唧唧的低鸣,还能听出小鸟婉转的歌唱。面调欢乐的时侯,会让人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便突发奇想:听过我琴声的人都说好,那么牛儿们听过后,会不会也觉得好呢 我来试一试。 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好像丝毫没有受到琴声的影响,依然静静地低着头,自顾自地吃着草,什么反应也没有。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子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夹杂着一头小牛哞哞地叫着寻找母牛的声音。 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它们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小步子来回走动。 (选自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寓言》) 1.公孙仪第一次给牛儿弹的曲子的名字是( ) A.清角 B.蚊子嗡嗡 C.小牛哞哞 D.糟糕的曲调 2.第1自然段中,可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的一项是 ( ) A.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眉开眼笑。 B.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 C.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D.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 3.联系上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