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背知识五 生物技术与工程(查漏补缺) 目录(Ctrl+单击可直接访问) 知识点一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1 1. 微生物培养基的“两种类型”和“五大成分” 1 2. 无菌技术的两个方面 2 3. 微生物纯培养中“一灯附近、两法接种” 2 4. 平板划线的四个操作要点 2 5.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四个注意点及分析 2 6. 微生物计数的两种方法 2 知识点二 传统发酵技术、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2 1. 两类生物、三种温度 2 2. 传统发酵的三个原理 3 3. 传统发酵中的“一膜一物质” 3 4. 发酵工程八大基本环节 3 5. 发酵工程的四个特点 3 知识点三 细胞工程 3 1.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三个使用 3 2.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五个关键点 3 3. 动物细胞培养中的三个注意点 4 4. 三种干细胞 4 5.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三个“两” 4 6. 受精的两个阶段、两个反应 4 7. 早期胚胎的四阶段 4 8. 体外受精的三个主要步骤 4 9. 胚胎移植操作程序中“两种处理”“两种检查”和“一个意义” 4 知识点四 基因工程 4 1. 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简称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但工具酶只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两种。 4 2. 有关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四要点 5 3. 基因工程的“四步曲” 5 4. 基因表达载体的四个重要部件 5 5. 目的基因导入三类受体细胞 5 6. 检测目的基因的两个水平 5 7.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思路 5 8. 基因工程在三大领域的应用 5 知识点一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1. 微生物培养基的“两种类型”和“五大成分” (1)根据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2)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其他物质等。 2. 无菌技术的两个方面 (1)比较温和的方法———消毒。 (2)用强烈的理化方法———灭菌。 (3)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是否杀死芽孢和孢子。 3. 微生物纯培养中“一灯附近、两法接种” (1)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2)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4. 平板划线的四个操作要点 (1)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 (2)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接种环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4)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5.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四个注意点及分析 (1)分离特定微生物所用的选择培养基一定是固体培养基,因为菌落只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2)平板划线法只适用于微生物的提纯,不适用于计数,并且通常在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处的菌种最纯。 (3)倒平板的温度一般适宜在50 ℃左右,温度过高会烫手,过低培养基会凝固。 (4)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快地挥发,又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培养基污染。 6. 微生物计数的两种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导致结果偏大。 (2)稀释涂布平板法(间接计数法)。该方法常用来统计活菌数目,但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知识点二 传统发酵技术、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1. 两类生物、三种温度 (1)果酒发酵的菌种酵母菌和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果醋发酵的菌种醋酸菌和泡菜制作的菌种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 (2)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制作泡菜时需根据室内温度控制发酵时间。 2. 传统发酵的三个原理 (1)果酒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的原理。 (2)果醋的制作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醋酸的原理。 (3)泡菜制作的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