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5767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2285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山东省,第一次,答案,试卷,历史,检测
  • cover
2023级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2025.3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籍记载,周王室曾自称为“夏”。周王室东迁后,《左传》载,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暖(昵),不可弃也。”此后在《左传》的叙事里,“诸夏”“诸华”及“华夏”概念一再出现。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周王权威受到尊崇 B.礼乐制度传承光大 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萌芽 2.《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是在江汉、淮泗之间方言歌谣的基础上整理转译而成的。钱穆指出:“它们或部分酌取南人之歌意,或部分全袭南人之歌句;然至少必经一番文字雅译工夫,然后乃能获得当时全国各地之普遍共喻。”南方方言的“雅译” A.突破了夷夏之辨旧观念的束缚 B.促进了华夏文化共同体的生成 C.反映了中原文化强大的吸引力 D.体现了南方文化的全国影响力 3.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们两者都 A.提倡仁德 B.重视劳动 C.崇尚安民 D.追求公平 4.秦始皇二十七年,洞庭郡守发布法令,明确运输任务一定要先尽量使用城旦舂(徒刑)、隶臣妾、居赀赎债类人员。只有在运送紧急任务而不能滞留的情况下,才允许兴发徭役。这可用于说明当地 A.郡县权力有所扩大 B.民众徭役负担沉重 C.注重保障农业生产 D.法律规定严酷细致 5.马克思说“历史的发展是按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A.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为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6.西汉贾谊认为:“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这一主张 A.蕴含了天下大一统的理念 B.深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 C.意在强化华夷有别的认识 D.植根于强有力的军事实力 7.汉初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这一禁令的实施意在 A.保持中央军事优势地位 B.满足对匈奴作战的军备需要 C.发展农耕促进国力恢复 D.保障国家邮驿系统正常运转 8.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叙传》中指责《史记》将汉史“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所以他将《高帝纪》作为开篇,陈涉、项羽分别由世家、本纪降为传。这一史学编撰的变化反映出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C.史学的政治功能日益扩大 D.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 9.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受地方大族名士操纵,严重干扰人才选拔。曹魏创立新的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任中正官以家世、道德和才能的标准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此举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 A.官员的荐举权收归中央 B.官员选拔标准得以优化 C.明确了各级官员的品第 D.保证了所选官员的水平 10.公元3-6世纪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其中的“魏”是指 A.东魏 B.北魏 C.曹魏 D.西魏 11.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