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分 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份语文适应性练习 二、阅读(65分)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一、积黑与运用(25分) 风雨 (一)1.根据语境,补写古代诗文的名句。(10分) 《诗经郑风》 本真诗文示初心。我们从《诗经》中“兼皮苍苍,①”中感受到一种朦胧、清新又神 风雨凄凄,鸡鸣咭嘈①, 秘的意境:从②,君子好递”,感受到小伙子对文静美好的姑娘的深情;《关雎》中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 ,④ ”写出男子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⑤ 风雨满满,鸡鸣胶胶③.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杨源:同时“⑦,国”还综合视觉 既见君子,云胡不黎④? 和听觉,指擂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定平和:柳亲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透迤 风雨如陶,鸡鸣不已, 蜿蜒之状、时显时隐之飛的句子是“回,@”。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注】①喈嘻():薄叫的声音。②夷:同怡”,喜悦,③胶散:鸡叫声。④溶(bu》: 民俗蕴①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然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精彩纷呈的社戏,让 肩愈。 人目不暇接: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 7.下列逸顶中现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民俗蕴含淳朴民风。听,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回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 米酒甜甜的馍。 到春秋的诗歌305篇。 民俗蕴含力量之美,听,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战栗辰越:看,粗犷素放的安寨腰 B。本诗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章法结构上采用里章叠句的手法,章与章句型重复, 鼓,让人活跃k@奋:品,道@然面止的安塞腰鼓,让人大彻大悟。 字面也大体相同,具有一咏三叹之地, 昆路是民间流传的习经、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遥远的先民被风, C。《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瘩“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球,强化感情,表 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 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嗜喈潇潇胶胶”,增源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 ①蕴含( )②kang奋( ③然而止( 米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8.《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矜咏之对象,本诗也使用了这种写作 A.叹为观止B.粗犷豪放C.大彻大悟D.人情世故 手法,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加以赏析。(3分) 4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遗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材料一 D.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其诏至京师,而复为柳州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遭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日: (三)名著阅读交流。(6分) “播州韭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岁,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5.下列关于名著《经典常谈》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显重得罪,死不恨, A. 《经典常谈》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现 【注释】①其:指柳宗元,②穷:处于困境。@疏:上书。④恨:遭够, 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魏, B.《经典常谈》中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 材料二: 形声、转注、假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