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7542

6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2025春人教八下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25328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2025,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统编八下道法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5年春八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 探“和”之义 2 寻“和”之用 3 践“和”之道 4 目 录 这个故事,叫做《将相和》,“将”自然指廉颇,“相”即是蔺相如,“和”指的是和好,是和睦、和平,也是今天我们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的世界,共同探讨“和”的内涵和作用! 1.探“和”之义,深入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2.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故事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3.开班级讨论会,强化主体实践性,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自然万物之“和” 春和景明 和风细雨 惠风和畅 风和日丽 时和年丰 鱼水和谐 雄唱雌和 雎鸠和鸣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 和———诞育万物的本原 探“和”之义 修德养性之“和”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和声细语 心平气和 言和意顺 一团和气 内峻外和 上和下睦 和睦相处 和而不同 和气生财 以和为贵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省心录》 和———修德养性的关键,社会交往的准绳 政治清明之“和” 政清人和 政通人和 民和年丰 百姓和乐 和谐社会 和平昌盛 和衷共济 讲信修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和———政治清明的标准 国家共处之“和” 刀枪入库 止戈兴仁 铸剑为犁 协和万邦 和平共处 天下一家 和平发展 和平崛起 和谐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和———国家共处的原则 《说文解字》中说,“和,调也”。“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 追根溯源 “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的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通过对“和”字起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和”与音乐密切相关。真正的音乐不是一个声音简单重复,必然是不同声调、音频的有机结合。如此,人们对“和”的理解也就由单纯的乐器拓展开来,意味着一种不同元素的协调、结合过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和”与“同”究竟有什么区别?阅读材料,探讨“和”与“同”的区别。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阅读方法:提炼关键词 1.通读前三则材料,将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参考自己搜集的译文,将不理解的句子意思做批注。 2.围绕关键词“和”“同”展开阅读,勾画出材料中阐述“和”与“同”区别的关键句。 3.将自己勾画出的关键句与组员分享,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启发,形成较为集中的意见。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