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8070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15751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答案,PDF,试题,历史,月月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月考 高二历史答案 1-5 BBACA 6-10 CADBC 11-15 ABDAC 16-20 ACCCB 21. (1)史实: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蒙古西征。 影响: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史实 3 分,影响 4 分,共 7 分) (2)变化趋势:欧洲移民比重下降;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比重上升;20 世纪 80 年代亚洲 和拉美移民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欧洲移民。 看法: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不同民 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趋势 4 分,看法 3,分共 7 分) 22. (1)特点:不断深入;以传教士为媒介;对等交流;“东学西渐”是以深层次的哲学及文化 为主要内容,而“西学东渐”是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4 选 4,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三点 6 分) (2)差异:东方对西方文化持轻视、傲慢和憎恶的态度;西方对东方文化持尊敬、称赞和 理解的态度,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从肤浅到深入。 原因:经济基础不同,西方工商业经济相对发达,东方自然经济占据主导;政治因素,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东方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对外积极进取,东方走向封闭,思想趋于保守。(差异 4 分,原因 4分,共 8分) 23. 【示例一】 论题:中华文明是多元汇聚、兼收并蓄、开放交流的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2 分) 阐述:中华文明是在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历史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一部各民 族多元文化汇聚的历史。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了求得佛教真经,东晋 的法显从长安出发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取经,推动了佛教在 中国的发展。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吸收佛教精神, 为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航路开辟,一些传教士来华,部分开明的中国士大夫与其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如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促进中国古代 数学的发展。同时,中学西传,科举制、儒学等也传至西方,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8 分) 总之,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仅丰富、发展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 发展。我们应当以包容的广阔胸怀加强对外交往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开放 精神。(2 分) 【示例二】 论题: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向内凝聚、团结集中的大一统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2 分) 阐述:自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至今的 2000 多年里,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秦统一 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西汉时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大一统 政治理念,认为“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 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 大祖国的历史。尽管在一些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而且不论分 裂的时间有多长、分裂的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 近代以来,在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 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在血与火的抗争中,各族人民深 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 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8分)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 进祖国的完全统一。(2 分)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月考 A.推动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 B.说明法老严格地控制国家经济 C.决定了农业丰歉和社会兴衰 D.表明国家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