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类型:A 高三二轮检测 历史试题 2025.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顾颉刚指出,先秦时期,最初只有“侯”与“男”被认定为爵位,“伯”最初指宗族中的 “大宗”。随后,数个诸侯国的领袖也被称为“伯”,后又转为“霸”;“子”本指诸侯之子,后来 未成年的领主及“蛮夷”的首长等未受王正式任命的领袖也被称为“子”。这种演变反映出 A疆域边界逐渐清晰化 B.政治建构突破血缘关系束缚 C.宗族内部凝聚力弱化 D.王朝国家政治秩序出现紊乱 2.唐朝政府规定,地方向中央贡献之物应为价值不超过50匹绢的“当土所出”,且须 官方购买。虽然全国每年贡物的价值只占全国户税的很小一部分,但中央要求“天下诸 郡每年常贡”。此项规定旨在 A.遏制地方节度使势力的发展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C.强化地方对中央的服从意识 D.促进区域性商品市场的形成 3.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 “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出卷网创建 4.表1是对清朝内阁的有关记述。据此可知 表1 记述 出处 (十年十月)在“太和门内择一便室,令大学士、学士等分班入直 本章或亲批,或于上前面批,若有更改之事,即面奏更改”。 《顺治实录》 “清大学士,沿明旧名,例称政府,实则国初有议政处以掣其柄,雍 《清史稿·大学士 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年如表·序》 至乾隆时,“凡阁臣不入枢府(军机处)者,则一切要政皆不得预 闻,宰相备位而已”。 《檐醉杂记·卷二》 A.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 B.内阁职权被逐步弱化 C.内阁的决策效率增强 D.诏令权威性得到提高 5.鸦片战争的亲历者梁廷柟认为:“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也,不日以夷攻夷,即 日师夷长技。姑无论西夷同一气类,虽日为蛮触争,而万不肯为中国用也。反求胜夷之 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但能实事求是,先为不可胜,夷将如我何。”这表明,梁廷柟 A.认同“师夷长技”思想 B.仍受宗藩关系影响 C.赞同“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民族自立自强 6.图1漫画刊登于1912年《通俗画报》上,画中一位男士因为服装样式不中不西,被 称为“中西人”,被视为“社会百怪”之一。这反映出 中 人 张會百饭之 AtES 图1 A.剪发易服成为社会风尚 B.传统伦理思想根深蒂固 C,新式传媒塑造舆论氛围 D.转型时期民众观念冲突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出卷网创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