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8531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19007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统编,高一,语文
  • cover
(课件网) DaSiMaJianYiShu 司马光 王安石 给敌蜜的一封信 答司马谏议书 你听我解释 某个明媚的上午,王安石打开手机......发现被昔日的【闺蜜】拉黑了 表面上 心平气和地写信给司马光 实际上的 内心活动 司马光为什么要【拉黑】王安石? 王安石又说了什么来为自己辩解? 通过《答司马谏议书》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敌蜜之间的 爱恨情仇 学习目标 1. 积累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特点,学习作者针锋相对进行驳斥的论证技巧。 3. 体会作者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壹·知人论世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谏议”: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 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司马”:即司马光 “书”:文体名,书信。 本文是书信体文章的典范之作 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 解题 “与……书” 对象 《与朱元思书》(吴均)《与妻书》林觉民 “报……书” 《报任安书》(司马迁) 复信 “上……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高官 “答……书”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苏武书》(李陵) 回信 古代常用谦称 鄙人:本义指居于郊野之人。古人常用来谦称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晚生:旧时对前辈称己的谦辞。 不肖:旧时男子自谦。不肖原指子不似其父那样贤能,故男子在其父母死后多借以自称,表示谦恭。 不才:旧时男子自谦。不才即没有才能,故借以自称,以示谦恭。 不敏:古人称自己不聪明,不敏捷。 在下: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政治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xù )。(改革家) 文学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思想家: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作者简介 ·少年时期 聪慧好学,记忆超群, 随父宦游,知民疾苦。 ·2 1 岁 进士第四,仕途顺利, 多次升官,治绩斐然。 ·4 8 岁 主持变法,曲折不顺, 保派阻挠,有得有失。 ·6 5 岁 元祐更化 ,废除新法, 晚年郁结,因病而终。 作者简介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按土地多少收税 内容 目的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农田水利法 开垦荒地 兴修水利 免役法 以钱代役 方田均税法 措施 市易法 设市易务 稳定市场 均输法 就贱就近采购物资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富国之法 1.为了改变积贫局面 2.调整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3.发展生产 虽然此次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的非法渔利行为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使得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