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8603

统编(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321376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
  • cover
(课件网) 第 一 单 元 导 言 篇 部 分 单元内容概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势力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等进行有效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一方面,明清时期在政权巩固、边疆管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另一方面,随着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中叶以来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 明太祖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太祖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朱元璋像 民间藏本 明太祖真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朱元璋的长相历来争议很大。清朝末年,北京紫禁城南薰殿一共收藏了明太祖朱元璋13幅画像。这13幅画像虽然都标明画的是朱元璋,但俊丑截然不同。俊的一共2幅,丑的一共11幅,清一色的倭瓜脸,上面还长满了黑麻子,下巴凸起,相貌丑陋。他的长相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 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 放牛 1344 年-1347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 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背景: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 材料二 元顺帝在位时挥霍浪费,国库空虚。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吏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明朝的建立: 起义首先爆发于黄河下游地区,并迅速向江淮地区发展,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参加了反元起义军,逐步壮大。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2.明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年号:洪武 南京古城墙 南京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传位太孙朱允炆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为巩固新政权,大封宗藩增强皇族势力 3.后续发展: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qi),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1、背景 朝臣权力过大 地方分(中央)权 材料一:(地方)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明初存丞相12年,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 (chù zhì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二、强化皇权: 2.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