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律方法筛意199 7.静心———羞答答的 玫瑰静悄悄地开 据说魏书生先生当班主任时,曾经组织学生练气功,目的是把 入静作为求学治学的基本功;还喜欢写“静能生慧”四个字勉励广 大师生。 这四个字的确是符合教育规律、闪烁东方智慧的格言。 东方的先哲们早就深刻阐释了一个人生命中静与德、静与慧 存在的因果关系。多少花哨的方法、模式,也比不上一个人虚静中 所蕴含的智慧。如果青少年不愿意在少年时代静下心来学习、思 考、体验,那么纵然读过万卷书,但他的心性也会长久地落在下乘, 浮躁地在低层次思维中转圈。 智与愚,本来就在一念之间、行十里与行千里之间。 《大学》中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这是一种对生命样态由浮躁浅薄转为沉静智慧过程的细微 的体验;老子主张“涤除玄览”,“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 玄览”,同样强调只有彻底澄心静虑后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家更是把道德的高度洁净视作深度静态的基础,对于每一步走 向生命大静大定、大慧大勇、大慈大悲作了详尽细腻的闸述,护静 净之心如同呵护孩婴。 是的,青少年朋友们,我们是否如圣贤一样善待自己的心灵、 200深眸:班主任笔设◆ 时刻在反省中澄清自己人生每一阶段的生命样态呢? 语文学科所说的读书,本质上是谋心炼心,所以加强自己德的 修养十分重要,那些外在的物质条件反而是次要的。古往今来,有 凿壁读书、挂角读书、囊萤映雪读书的美谈。静心才有专心,静心 才有恒心。静下心来,坐枯灯之下也会觉得月映万川;心浮气躁, 坐高堂华屋学习,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单从技术上说,静心极大地 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联想能力,有助于丢掉先人之 见,种种奇思妙想、飞来神笔,都从虚静中长期体验而来。 静心与创新实践没有本质上的矛盾,静心不是放弃大胆的尝 试,变得谨小慎微,更不是唯心自恋、老气横秋。静心的本质是要 我们在青春期澄清道德,涵养心智,深研问题,树立和强化一个大 写的、完美的“人”字。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一个青春个体的成长路上,都 有种种诱惑的妖魔盛行。真正的静心,还真不容易,不仅要去掉浮 躁,还有嫉妒心、骄傲心、享乐心、懒惰心,还有蠢蠢欲动的猎奇,不 恰当的异性暗恋爱慕,这些都与静心不相容,不能做到真正的澄心 静滤。树欲动而风不止,连一棵树要静下来都是如此不易,更何况 充满竞争拼搏、欲望浮华的人世间呢?现在的校园,已不再是象牙 塔,而同样投影着社会的五彩斑澜。 但古之大德还有这样的训诫:十字街头好修行!学习,本身就 是一种立身、做人和做事的修行过程。静心酝酿智慧、涵育人格的 过程或许枯燥而艰辛,我们首先须端正态度、明白方向,咬牙应对。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人生 的幸福与光明之花,有时的确需要坚韧与坚定,莲花只在厚厚的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