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高考倒计时生物大突破:种群及其动态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沧海桑田的变化中,生物的种群数量也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中。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温度是影响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的重要生物因素之一 B.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均可影响种群,一般情况下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附近 C.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关 D. 种群数量变化包含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及下降等 2.林业研究者为了研究徂徕山森林公园中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 hm-2 % 密度/株 hm-2 % 密度/株 hm-2 % A 1100 100.00 0 0 0 0 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50 4.95 80 7.92 880 87.13 A. A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C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 B. 研究者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C. 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D. 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物种的繁殖能力强 3.功能反应是指每只捕食者的捕食率随猎物密度变化的反应,具体包括如图I、Ⅱ、Ⅲ三种类型。大蓟马是豆科植物的主要害虫,捕食性蝽和六斑月瓢虫是大蓟马的两种天敌。某地捕食性蝽、六斑月瓢虫的功能反应类型分别对应图中Ⅱ、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捕食性蝽和六斑月瓢虫是影响大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直接决定大蓟马的种群密度 C. 若捕食者饥饿程度降低时用于消化的时间增大,则其功能反应类型最可能对应Ⅲ D. 当大蓟马种群密度较低时,最好选择六斑月瓢虫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4.科学家曾做过单独培养大草履虫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数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天 1 2 3 4 5 6 数量/只 30 120 300 370 375 375 A. 实验过程中增长率一直在减小 B. 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是在第3天 C. 第5天种群数量接近K值 D. 若初始数量为15只,则K值会增加 5.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 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 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6.麻雀主要以棉铃虫为食,棉铃虫主要取食棉花的叶片和棉铃。研究人员为防治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选择开放的棉田若干,每隔适当的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并定期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发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设桩后棉铃虫的种群密度逐渐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设置适宜高度模拟树桩的目的是为麻雀等食虫鸟提供栖息场所 B. 利用信息素诱杀棉铃虫的雄虫也可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C. 根据题意可知,防虫效果随设桩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 D. 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7.研究人员在北京温榆河公园采用“样线法”调查鸟类,样线布设如图1,统计数据如图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块样地中布设的样线必须等长 B. 样线法既能调查物种丰富度又能调查种群密度 C. 三块样地中占比最多的均为鸣禽,占比最少的均为陆禽 D. 不同样地生境中同一类型的鸟类所占的生态位相同 8.下列有关种群研究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数量保持在K 值左右可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