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9457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710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
  • cover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图形,多种角度观察和寻找关系,经历发现内在规律的探索过程与方法。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探索出一些简单的图形中拼摆规律,获得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同时也把规律引向深入,为形成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打下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的,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抢答热身铺垫 看大屏幕上的三角形抢答: 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两个呢?三个呢?10个呢?n个呢? 理解“3n”的意义。 小结:三角形个数在增加,所用小棒的根数也跟着相应的增加。 认识新的摆法:除了这样独立摆三角形外,还可以这样摆三角形:课件出示连续摆的三角形。 质疑:这样和前面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导入新课:小棒的根数是不是真的少了呢?像这样连续摆的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做一次探究活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探究活动 1、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 小结研究规律的方法 2、大屏幕出示小组探究活动的要求: 动手操作的要求: (1)照着 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 (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就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4)小组合作,一人填表,一人摆一摆,大家观察讨论。 三角形个数 小棒根数 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1 2 3 4 …… …… …. 10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摆一摆,填一填。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4、各个小组反馈交流: 预设一: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本组一名同学展示表格并讲解,一名学生随机在黑板上摆出相应的图形。 ②当摆到第二个连续的三角形时,教师追问:小棒怎样变成5根?在摆第二个三角形时增加了几根小棒? ③摆到第三四个三角形同样追问:小棒又增加了几根?教师板书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规律:连续三角形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⑤简化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并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对应起来。 ⑥用同样的方法验证规律:如果摆10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可以怎样列式? 计算,并摆小棒验证结果。 ⑦小结发现规律的方法:摆一摆数一数或其它。 预设二:第一个三角形的由1根小棒增加2根组成,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摆图形,展示摆的过程和所得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算式 1+2+2+2…… ②将算式简化乘1+2×10,理解算式中各数字及算式的含义。重申发现的规律。 ③引导用此方法验证规律。 ④小结这种发现规律的方法。 预设三:将第二个独立三角形与第一个三角形连接,去掉共用的一根小棒,同样得到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①学生分工介绍表格并摆小棒。重点展示出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连起来,有共用的边,因此在共用边的位置上多余一根小棒,需要去掉,即先用3根,去掉多余的一根,只用两根,也就是增加一个三角形,只需增加2根小棒。 ②学生讲解和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减去1?摆第三个三角形时为什么减去2? ③引导学生的观察不同数量三角形及其小棒根数的关系。 ④与前面方法得到的规律比较 ⑤用此方法推算10个三角形需要小棒的根数,理解算式并验证。 ⑥回顾发现规律的该方法。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