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评估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历史·地理试题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英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一个地区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唐朝后期,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并建立了政权,使得唐朝灭亡。 5.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渤海和南诏。 6.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国号为辽。 7.唐太宗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8.孙思邈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雨生百谷,春雨可贵”的意思。下列属于谷雨期间常见的天气状况是(▲) A B C D 10.区别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程度 B.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C.居住地区和风俗习惯 D.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读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小题。 1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早上8出前后 B.正午12点左右 C.午后2点左右 D.晚上8点左右 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1页 共6页(2025.04) 12.该地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约(▲) A.1°C B.16°C C.8°C D.10°C 13.世界一些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①经济条件差,社会不稳定 ②地处低纬地带,闷热潮湿 ③地处高纬地带,终年严寒 ④地处沙漠地区,非常干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聚落是人类聚居和劳动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下列有关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A.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方聚落分布比较稀少 B.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我们应该大力保护 C.城市的发展是不会影响到乡村的传统民居的 D.传统聚落影响现代城市发展,应坚决给予拆除 15.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是山顶终年积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海陆位置 16.气候影响民居。下图民居中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是(▲) A B C D 17.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宛若昙花一现。《昙花王朝———隋朝的短暂与辉煌》详细介绍了这段历史。下列内容中,最有可能出现在书中的是(▲) A.确立了有助于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8.“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线,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治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种做法(▲) A.不断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 C.使行省制度普及全国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9.唐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下列属于唐朝手工业产品的是(▲) ①青瓷 ②唐三彩 ③白瓷 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唐代女子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下棋等活动,由波斯传入的胡服还曾成为当时女性的流行服饰。这些现象说明唐代(▲)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2页 共6页(2025.04) 21.某校兴趣小组以“唐蕃交往铸丹青”为主题,准备在学校网页推送一篇文章。以下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