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安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义务教育学校七年级第一阶段质量检测综合练习试卷 历史学科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材料评述 的是隋朝统一的 A.背景 B.原因 C.过程 D.影响 2.“隋朝大运河是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 凿的。”材料主要说明运河的开通 A.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D.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3.《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指出,隋唐科举制“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 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这表明科举制度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4.右图所示的含嘉仓是当时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其遗址面积为40多万平方米, 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主要反映了隋朝 A.钱粮成为急需的物资 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 C.农业生产获得了发展 D.南北经济交流不畅通 5.小历同学在学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后,整理了隋炀帝时期的一系列数据,由这些数据 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有 A.劳役沉重,民不聊生 时间 事件 征发民力 B.政治腐败,官吏无能 605年—606年 营建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C.民族压迫,矛盾尖锐 607年一608年 东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D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612年一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试卷第1页,共8页 6.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统治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 A.虚心纳谏知人善用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 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所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以德治国,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承前启后为盛世奠基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极盛时期 8.“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他统治前期开创的这一局面就是乐章 里的最强音。”据此判断,这里的“他”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百亩旱坪清水流》曰:“河心打坝河水囤,筒车滚滚把水抽。”诗中的“简车”是哪幅 D. 10.以下是同学们在探究“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时制作的成果展示卡。据此可知唐朝时期 越窑青釉瓷带托茶盏 刑窑白釉瓷罐 特点:如冰如玉 特点:类雪似银 A.官方给予手工业支持 B.商业较前代有所发展 C.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D.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 11.它被称为“中世纪最大的都城”,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其建筑布局被诗人描述为“百 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座城市是 A.隋东都洛阳 B.唐长安城 C.北宋开封 D.元大都 试卷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