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0303

3.1订立合同学问大教学设计(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04-2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348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2025,必修,选择性,政治,高中,统编
  • cover
3.1订立合同学问大 一、教材分析 “订立合同学问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关于法律与生活板块的重要内容。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合同的订立过程、形式以及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合同订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点,明确合同在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参与各类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奠定法律基础。这部分内容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重要素材,在整个法律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等内容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合同相关知识,理解我国法律体系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和保障作用,认同我国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信心和支持。 2. 科学精神: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合同订立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例如,从不同角度探讨合同形式的选择依据,理性看待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判定标准,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法治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合同在法律层面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树立依法订立合同的意识,明确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尊重他人权益。 4. 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合同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例如,在参与消费、劳动等事务时,能够依据合同知识维护自身权益,同时通过对合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即要约与承诺;了解合同的不同形式及其适用范围;明确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及判定依据。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能够在实际案例中准确判断;分析影响合同效力的复杂因素,如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情形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学会运用合同订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合同订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规定,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准确的理解。例如,详细阐释要约、承诺、合同形式等核心概念,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 案例分析法:引入丰富多样的合同订立案例,包括生活中的常见案例、经济领域的典型案例以及具有争议性的法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特定的合同订立问题,如在不同交易场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合同形式,或者对某一无效合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一系列与合同订立相关的生活情境,如模拟房屋买卖、网络购物、兼职工作等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合同订立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新课:小李在网上看到一家店铺出售一款心仪已久的电子产品,价格非常诱人,于是他按照网页提示下单付款。然而,几天后他却收到商家的通知,称商品缺货无法发货。小李感到十分气愤,认为商家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不便和损失。引导学生思考:小李与商家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如果存在,商家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通过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合同订立问题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订立合同学问大。 2. 新课讲授(30分钟) (1)合同订立的程序(10分钟) 讲解合同订立的第一步———要约。通过具体案例,如甲向乙发出一份购买特定型号电脑的邮件,明确表示愿意以某一价格购买,详细阐述要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